請輸入關鍵字:

熱門搜尋:

突發換帥!豐田汽車新能源功課還得補
原創

日期:2023年1月29日 下午8:08作者:慧澤李 編輯:effie
突發換帥!豐田汽車新能源功課還得補

近日,豐田汽車最高層出現大換血,豐田章男卸任社長退居幕後擔任會長,新繼任者由雷克薩斯的佐藤恒治接任。

據豐田官網顯示,2023年1月26日,豐田章男在臨時董事會上決定「從今年4月開始,現任會長内山田竹志卸任,我將就任新會長,佐藤恒治將就任新社長」。

值得深思的是,這是一次正常的高層人事更叠,還是豐田汽車多事之秋背景下的「亡羊補牢」?

01純電拉下的功課

豐田章男在位期間,功過交織,挽救了豐田汽車的財務危機,但是也因事故頻發而經常召回,讓豐田章男戴上了「鞠躬社長」的高帽子。

2012 年,從歐洲和中國召回280萬輛、日本召回約46萬輛,美國召回約 247萬輛,事故原因是電動車窗開關存在缺陷;

2014 年,從全球召回640萬輛,事故原因是座椅導軌、轉向器固定支架以及氣囊排線等存在故障隱患。

2020 年,從全球召回320萬輛,原因是燃油泵失靈可能造成發動機熄火。

前腳召回,後腳鞠躬道歉,這讓豐田汽車的顔面堪憂。

當然,在豐田章男掌舵期間,豐田汽車也確實經歷過輝煌階段,但眼下更多的是如何應對新能源轉型的挑戰。

業績層面,萎縮的趨勢已經形成,按照豐田預測的相關數據,2023財年的營收預計將同比增長10.2%至30萬億日元,但淨利潤將下滑2.4%,至2.3萬億日元。

銷量層面,縱觀全球市場,豐田汽車2022年全球銷量位列第一,達到1010萬輛,但主打力量依然是傳統燃油車,新能源車的存在感很弱,在豐田的銷量結構中,以2022上半年的銷量數據為例,電氣化的車型佔比28.4%,而且其中絕大多數還是HEV。

豐田汽車在華已經出現瓶頸的信號,2022年中國銷量數據以194.06 萬輛的成績收官,同比下滑 0.2 %,且是十年以來的首次銷量下跌。

關於下降原因,豐田官方則甩鍋給疫情,因為疫情導致到店人數大幅減少。不少投資者認為,這個顯然是站不住腳的,全球的各路車企都在遭遇疫情,為啥特斯拉、比亞迪們的銷量反而是逆勢大漲呢。

值得注意的是,在華銷量不佳並非豐田一家,整個日系車在華的江湖地位早就遭遇危機了。

2022年,本田汽車在中國的終端汽車累計銷量約為137.31萬輛,同比下滑12.1%。這已是本田汽車連續兩年銷量走低。

2022年,日產汽車中國區累計銷量約為104.52萬輛,同比下降22.1%,在華銷量已連續4年出現下滑。

日系車企中最慘的則是馬自達,其在華銷量連續5年下滑,2022年在華銷量合計約為10.81萬輛,同比減少41.2%。

原因是日資車企最初在新能源之風刮起時,對純電動這種補能方式不太感冒,抱著燃油車、油電混動車的大腿不肯放,而錯過了入局的最佳時機。

豐田章男還曾多次炮轟純電車,稱污染比油車大,發表「電動車普及會導致日本缺電」等負面言論。

但豐田章男並非一開始就將純電汽車拒之門外的,而是有過短暫的交集。馬斯克在2010年為量產旗下的電動車尋找出路時,向豐田汽車尋求幫助,豐田章男試駕了特斯拉彼時旗下的跑車 Roadster 後,斥資 5000 萬美元買下特斯拉2.4%的股份,兩家公司達成合作意向,豐田汽車旗下的純電動版的RAV4的電池包由特斯拉提供,並且該車由特斯拉代加工。

由於RAV4的電池包質量不穩定,這動搖了豐田汽車對純電車的信心,而將重心放在油電混動與氫動力汽車。豐田章男甚至向法國總統馬克龍請求過推廣混動汽車。

錯過純電汽車,則意味著與大趨勢相背離,豐田汽車隨之也後知後覺,又開始吃回頭草。

2021年12月份,一場發佈會上,豐田章男一反常態的宣佈公司要全力佈局新能源,斥資 350 億美金用於電動車研發,當時在發佈會現場囫囵吞棗的發佈了 16 款純電動車型,涵蓋了轎車、跑車和 SUV 各個品類。

突發換帥!豐田汽車新能源功課還得補

在臨時董事會上,豐田新社長佐藤恒治也表示「加速電動化進程,貼近地域需求,制作滿足多種價值觀的汽車等。我們將以具體行動,以商品,繼續诠釋我們的價值觀。」

此外,豐田章男還當場立下豪言壯語在 2030 年之前推出 30 款電動車,實現年銷 350 萬輛電動車。

那個曾多次對純電車炮轟的男人不見了,如今換笑臉相迎,恨不得一夜之間把十年拉下的功課都補上。

純豐田電動車有三款,分别是——C-HREV,奕澤的E-engine,雷克薩斯UX300e,其中前兩款在2022年累計銷量分别為462輛、723輛。

作為混動汽車的鼻祖,如今豐田汽車在混動領域的大佬地位也已經動搖了。

02混動格局在生變

從燃油車到純電車要途經漫長的歲月,這段過渡期是混動汽車在歷史舞台不可或缺的時間段。

混動領域,豐田雖然是老玩家了,但眼下依然面臨挑戰有兩個,一個是由油電混動過渡到插電式混動,技術路徑有一定的陌生感;一個是混動領域的後起之秀蜂擁而至,大佬位置面臨危機。

混動汽車分為傳統油電混動車與插電式混動車。

油電混動的誕生初衷是為了給燃油車節能,由於内燃機在啓動階段的燃油效率比高速行駛狀態下低很多,為了避免頻繁地停車、起步引起的能源浪費,油電混動應運而生。

豐田汽車在1997年推出世界上第一款可量產的油電混動汽車——普銳斯,從此席卷全球,嘗儘甜頭。海内外的跟風者不斷鵲起。

以中國的車企來說,比亞迪在插電混動的地位足以讓豐田感到危機,想當初,比亞迪入局混動的方式就與豐田不同,選擇了插電混動的技術路線,並在2008年推出世界上第一款量產的插電混動汽車F3DM。

關於插電混動與油電混動的區别,概括起來有三點:

前者可外接電源充電,後者不能外接電源,只能依靠發動機為其充電;

前者的電池組容量更大(最高已經超過30kwh),後者的電池組容量偏小(不過1kwh);

插電混動可以選擇燃油或純電模式,油電混動只能使用燃油模式駕駛。

總而言之,雖然節能,但油電混動的動力機制依然與燃油車相差不大,沒有被劃歸到新能源汽車領域,但插電式混動車則不同,補能上是以電動驅動為主,燃油為輔,因此與純電動、燃料汽車一並歸為新能源汽車。

比亞迪的純電混動車在2022年的累計銷量為94.62萬輛,豐田汽車2022年混動汽車的全球銷量暫未公佈,但合資品牌來看,表現一般,廣汽豐田雙擎混動車型銷量2022年全年達29.5萬輛。

豐田汽車雖然享受到了油電混動帶來的紅利,但也認識到這並非長久之計。真正的新能源一定是要「去油化」的,因此,豐田汽車在新能源佈局的策略是雞蛋投放到多個籃子,以降低風險,前文提到的在猛補純電的功課,而在插電式混合動力的短板也在努力補齊。

作為豐田在華量產的首款插電式混合動力SUV車型,一汽豐田RAV4榮放雙擎E+2022款在2022年7月正式上市。

另外,過去豐田汽車在混動領域的技術壟斷效應也正在被瓦解,如今混動的競爭格局是百家爭鳴。這是豐田汽車技術專利封鎖倒逼的結果。

豐田THS混動系統的秘籍在於通過發動機、E-CVT、PCU以及電池組成的動力系統,在行星齒輪的核心調控下,實現發動機與電機在不同路況下的不同配合。

本田的i-MMD混動系統是以兩個電機為核心充當變速功能,實現了EV、混合動力、發動機三種不同的運行模式,在不同工況下智能切換,以達到節油的目的。

日產的e-POWER混動技術由發動機、發電機、逆變器、電機四大部件組成串聯形式,發動機用於發電,由電機帶動汽車前行。

國内的自主品牌在混合動力領域也在迎頭追趕,傾向於插電混動、低油耗取向特點。比如比亞迪DM-i、吉利汽車的雷神智擎Hi·X平台、長城汽車的檸檬DHT平台、長安汽車旗下的藍鲸iDD混動系統等。

毫無疑問,各大車企都不想錯過混動這塊大蛋糕。面臨海内外的競爭對手的追趕,豐田混動汽車原本80%的全球市場份額還能守得住嗎?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com/)
財華智庫網(https://www.finet.com.cn)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

相關文章

1月29日
電影行業開門紅,港股率先上漲,A股怎麽走?
1月28日
文遠知行,憑啥過冬
1月28日
業績持續爆發,東嶽集團有望成為最閃耀的星?
1月27日
乘醫美復蘇之風,復銳醫療科技股價已翻倍!
1月27日
凜冬已至,美國科技股難逃成本之殇
1月27日
美國經濟超預期,美股後市怎麽看?
1月27日
獲小米百度等巨頭入股,激光雷達獨角獸禾賽科技擬美股上市
1月27日
港股繼續強勢!三大指數齊創新高,回港中概股大漲
1月26日
【百強透視】股價飙升,珠光顔料龍頭環球新材喜訊不斷
1月26日
風電產業提速!齒輪箱龍頭機會來了?

視頻

即時快訊

17:32
山西證券:公開發行不超過60億元公司債券獲證監會同意注冊批復
17:28
國家外匯局:一季度中國經常賬戶順差2810億元
17:19
新天綠色能源(00956.HK)4月完成發電量同比減少16.49%
17:13
牧原股份:董事RamCharan先生辭任
17:12
海馬汽車:4月份銷量合計633台 同比下降81.52%
17:09
世茂集團(00813.HK)前四個月合約銷售總額約108.6億人民幣
17:01
舜宇光學(02382.HK)4月手機鏡頭出貨量同比升6.4%
16:55
禹洲集團(01628.HK)4月合約銷售額8.02億人民幣
16:47
龍源電力(00916.HK)4月完成發電量同比下降12.26%
16:38
【港股收評】三大股指收漲!内房股、高股息概念集體狂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