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是一個少有的2022年景氣度極高的行業,但是行業內部的分化局面也十分嚴重,在全球車企中,能夠實現電動車業務盈利的公司寥寥無幾,其中比亞迪(002594.SZ;01211.HK)和特斯拉(TSLA.US)是當之無愧的代表,也被視為行業標杆。
1月30日盤後,比亞迪發佈的2022年度業績預告顯示,公司2022年業績創出歷史新高。對比來看,特斯拉稍早前發佈的財報資料顯示,儘管電動車銷量遜於預期,但是其2022年同樣實現了突破歷史的業績表現。
同樣是業績再創歷史新高,同樣是業績大幅增長,在比亞迪和特斯拉之間,投資者應該如何做選擇呢?
特斯拉羡慕比亞迪的增長速度和電池
十年前,當提到中國車企比亞迪時,就連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都公開表示:“你見過他們的車嗎?我不認為他們的汽車好,我不覺得他們的汽車吸引人,技術含量也不是很高。”
然而,經過十多年的發展,當初那個讓馬斯克嗤之以鼻的比亞迪,卻成為了特斯拉最大的競爭對手。2022年以來,比亞迪的成長速度(銷量增速和業績增速)讓特斯拉羡慕不已。
一方面,在電動車銷量增速上,2022年比亞迪的電動車銷量大幅反超特斯拉。
資料顯示,特斯拉2022年全年的電動車累計交付量為131.39萬輛,同比增幅為40.34%;同期比亞迪的電動車累計銷量為186.35萬輛(包括新能源乘用車和新能源商用車),較特斯拉高出54.96萬輛;比亞迪年銷量增幅為208.64%,遠高於特斯拉的增速。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再往前倒推一個年度,比亞迪2021年的新能源汽車銷量同比增幅為218.3%,增速已顯著高於特斯拉同期的87.4%。
此外,從2022年季度資料可以看出,特斯拉的增長勢頭遠不如比亞迪。
具體來看,特斯拉2022年1-4季度的交付量分別約為31.0萬輛、25.5萬輛、34.4萬輛和40.5萬輛,同期比亞迪的銷量分別約為28.6萬輛、35.5萬輛、53.9萬輛和68.3萬輛——特斯拉第四季度交付量較第一季度僅增長了約30.6%,比亞迪第四季度銷量較第一季度增長了近139%,比亞迪的銷量增長趨勢遠高於特斯拉。
當然,比亞迪的純電動車的銷量還不如特斯拉。但是,單獨考慮純電動車銷量的意義並不大,因為對於一家企業來說,只要產品熱銷,就值得稱讚。我們不能說賣果汁比賣純淨水的高級,也不能認為賣純電就比賣混動優越。因為無論黑貓白貓,能抓耗資就是好貓;無論純電還是混動,能熱銷就是好事。
另一方面,在業績增速上,2022年比亞迪的營業收入及淨利潤的增長速度同樣大幅領先於特斯拉。
2022年全年,特斯拉實現營業收入814.62億美元,同比增幅為51%;淨利潤125.56億美元,同比增加128%。不可否認,特斯拉的業績表現確實如其所言,“2022年也是創造紀錄的一年”。
但是,僅就業績增速來看,比亞迪更勝一籌。公告顯示,比亞迪預計2022年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60億元-170億元,同比增長425.42%-458.26%,遠高於特斯拉的增速。
同樣,從2022年季度業績表現來看,比亞迪的增長勢頭更為強勁。具體來看,特斯拉2022年1-4季度的淨利潤分別約為223.97億元、152.48億元、222.21億元和248.87億元,同期比亞迪的淨利潤分別約為8.08億元、27.87億元、57.16億元和71.89億元。當然,在利潤絕對值方面,比亞迪較特斯拉有較大差距。
除此之外,比亞迪強大的供應鏈保障優勢也是特斯拉所羡慕的,例如,比亞迪自建鋰電池產線,特別是刀片電池的競爭優勢,等等。
比亞迪羡慕特斯拉的利潤率和國際化
儘管比亞迪的高增長給特斯拉帶來了不小的壓力,但是特斯拉也具有比亞迪暫不具備的優勢,特別是領先行業的高利潤率,以及開拓國際市場的能力等。
利潤率反映的是企業的經營效率,典型的對比類型就是“賺錢不辛苦”和“辛苦不賺錢”,介於中間的就是大多數企業對應的“賺辛苦錢”或“辛苦賺錢”。而特斯拉就是汽車界的LV——“賺錢不辛苦”!
一方面,從最新披露的資料來看,特斯拉2022年的營業收入達到814.62億美元,淨利潤為125.56億美元,淨利潤與營業收入之間的比值約為15.41%;比亞迪預計2022年的營收約為人民幣4200億元,淨利潤中值約為人民幣165億元,淨利潤與營業收入之間的比值大致在4%左右。
儘管營業收入中都包含了非銷售收入及非汽車業務收入,但是據此也可以粗略推出,比亞迪的淨利率較特斯拉有很大的差距。
如果拿單車利潤率這一指標做對比,特斯拉依然遙遙領先。資料顯示,2022年上半年,特斯拉的平均單車收入為5.57萬美元,汽車業務毛利率達到30.6%;比亞迪的平均單車收入為16.9萬元,汽車業務毛利率為16.3%,差距顯而易見。即便特斯拉的毛利率在回落,但是絕對數依然大幅高於其他車企。
另一方面,在市場分佈上,比亞迪市場結構單一且嚴重依賴國內市場,特斯拉則不依賴于某個單一市場,從北美到歐洲再到亞洲,市場全覆蓋。
具體來看,儘管比亞迪2022年的詳細資料還未披露,但是根據東吳證券最新研報,2022年比亞迪186萬輛的年度銷量中,出口量預計在5.55萬輛左右,因此出口占比極低。如果把電池、半導體、光伏等所有業務考慮在內,比亞迪2021年境內營收占比超過70%,境外收入不足30%。
反觀特斯拉,根據特斯拉遞交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檔顯示,2022年特斯拉中國市場營收占比為22.27%,美國市場營收占比為49.78%,其他市場營收占比為27.75%。可以看出,即便是占比最大的美國市場,營收占比也不超過50%,顯示出特斯拉的市場結構更加多元化。
此前,我們在《中國企業家何時能夠成為世界首富?》一文中提及,世界頂尖企業的收入來源遍及全世界,而不是嚴重依賴某一個市場。因此比亞迪未來的上限,就看其國際市場的業務占比能有多高。
除此之外,特斯拉的自動駕駛系統以及各種定制付費業務等,都是值得比亞迪學習借鑒的。
比亞迪和特斯拉之間如何做選擇?
作為全球稀缺的電動車龍頭,比亞迪和特斯拉都各自具備明顯優勢,比亞迪增長尤為迅速,特斯拉盈利能力特別突出,並且產品受到全球消費者的歡迎。
也正是在這樣一種關係之下,比亞迪與特斯拉之間的競爭,在促進了自身提升的同時也推動了行業的發展,對消費者來說也是好事。
對於特斯拉來說,比亞迪給特斯拉帶來了不小的壓力,直接體現就是特斯拉開年便開啟最強降價風暴——2023年1月,特斯拉宣佈國產全系降價,其中Model3和ModelY兩款車型的售價均創下史上新低。
對於比亞迪來說,特斯拉的高盈利能力和備受全球消費者歡迎的局面,也激勵著比亞迪發力高端車市場和開拓國際市場——在高端市場方面,比亞迪發佈了全新高端汽車品牌仰望及其核心技術“易四方”,以及百萬級新能源硬派越野U8和百萬級純電動性能超跑U9。在國際市場方面,先是與船廠簽署造船協議,訂造多艘全球最大汽車運輸船,為出海補充運力;同時在多個國家建立海外銷售與服務管道,發力海外市場。
那麼,作為二級市場投資者,在比亞迪和特斯拉之間如何做選擇呢?我們從高瓴資本張磊的投資哲學中可以得到的啟示是:兩家公司都要投!
張磊掌舵的高瓴資本作為亞洲頂尖的投資機構,自成立以來的長期投資回報位居行業前列,特別是擅長捕捉發展空間大、成長性突出的行業,例如消費、互聯網、生物醫藥及新能源等領域。
總結高瓴資本的成功投資案例可以發現,張磊的投資哲學是,在具備β收益優勢的行業中,選擇具備α收益優勢的第一梯隊公司,簡單理解就是投資優勢行業中的頭部公司。
首先是專注於投資具備β收益優勢的行業,例如高瓴資本重倉佈局了消費、互聯網、生物醫藥及新能源等行業;其次是將這些行業中的頭部公司全部買入,例如在互聯網行業同時買入了騰訊控股(00700.HK)、京東集團-SW(09618.HK)、美團-W(03690.HK)等頭部公司,在生物醫藥行業同時買入了恒瑞醫藥(600276.SH)、百濟神州(688235.SH;06160.HK)、信達生物(01801.HK)、藥明康得(603259.SH;02359.HK)等頭部公司,在家電行業同時買入了家電雙龍頭美的集團(000333.SZ)和格力電器(000651.SZ),在新能源行業同時買入了通威股份(600438.SH)、隆基綠能(601012)、寧德時代(300750.SZ)、比亞迪等龍頭……
無獨有偶,國內私募基金行業長期業績位居行業前列的林園投資,其掌舵人林園同樣是主張好行業中的頭部公司要“全都買一遍”。
這也不難理解,如果是一個成長性足夠大的行業,行業龍頭不會僅有一家,因此如果只投資其中一家,錯過機會的概率會非常大。此外,一個高成長行業,龍頭公司的變數極大,因此如果只投資其中一家,買錯的概率也不小。
總而言之,新能源汽車行業成長性足夠大,而且目前行業頭部公司也顯而易見——特斯拉和比亞迪。在這種背景下,兩家公司全部買入要比只買其中一家明智得多。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com/)
財華智庫網(https://www.finet.com.cn)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